好久不见自己的博客,这种感觉有点奇妙,仿佛是很久没回家的感觉。
10月去了一趟香港,重新走5年前走过的路。街道没变,电车没变,美味没变;只觉得这座城市变得更为拥挤了。许留山的芒之恋连摆盘都还是一样;泰昌饼家翻新了店面现在带上点小清新的意思;兰芳园居然星期天是不开门的;沾仔记的云吞还是这么大,老板娘还是这么热情;翠华餐厅的猪扒面不见了但牛腩面一样美味……可能对为食主义来说,美食是检验香港的唯一标准。:)
还去了地道香港版的“添好运”,原来那个叉烧包是这么饱满又不像菠萝包的,原来桂花糕的真的应该桂花飘香而且没那么甜的,原来它家的猪肠粉是合格过关顺滑细腻的,原来这个获米其林一星的原店真的比新加坡的好吃很多。所以不要为新加坡的添好运趋之若鹜了,还是飞香港吧!
11月的三个星期里,为食主义与国内著名旅游网站“去哪儿网”合作了一个项目,做了一个官方旅游攻略。虽然开始是去哪儿网找到我,但其实在被很多人问“去新加坡吃什么”、“有没有新加坡旅游攻略”、“有什么新加坡美食”以后,我确实也一直想做一个完整些的总结,只是总没有那个动力。所以,与其说是做了回去哪儿网的签约作者,这更像是“去哪儿”帮我完成了继“为食主义”后第二个life project。在微博上已经分享了链接与截图,官方下载页面:hao123.qunar.com ,PDF链接(6MB):http://source.qunar.com/mkt/edm20130625/20131127/singapore.pdf
也许你以为居住在一座城市里这么久,电脑里一定满是照片。但其实就是因为居住在这座城市,你总以为那些风景一直会在那里,“等有机会了”可以拍,所以也就从来没拍过。四访滨海湾;专程打车去马来村、哈芝巷;特地去吃一些美食只为了补上那些照片;某人帮忙暴走新加坡河、牛车水、圣淘沙;某某人专程帮忙取景植物园、(最后没有用到的)荷兰村……这些我会随便告诉你吗。但也正是因为这些,让我再次深深地体会到,要把喜欢的事变成一件工作,你必须喜欢做这件事的过程,而不是事情本身。
与这个博客一样,我并不标榜它是黄金指南或是“最XX”的攻略,我其实也不喜欢用“达人”这样的称呼。我只想说,3个星期工作之余的所有时间、3万多字、近60张公开的与百余张未公开的照片、几番斟酌后的路线,这份攻略绝对诚意十足。而也是因为做了这份攻略我才知道:小小新加坡原来可以有四日游,在新加坡购物退税究竟是怎么一个流程,去夜间动物园除了打车原来可以坐快捷巴士,Makan Sutra只有晚上才开,亚坤的面包这么黑是因为加了美禄,乌节路每年的圣诞亮灯原来是有仪式的而不是悄悄亮起……这个攻略帮游客了解新加坡,更何尝不是帮我再一次认识这个小小的岛国。
但愿你会喜欢这份私房攻略,有一天或许可以用上,又或者推荐给更多的朋友。
Welcome to Singapore! 😀
{ 6 comments… read them below or add one }
几年前去新加坡机票在即护照递签了马来,幸好胆儿肥向“陌生人”为食你求助,可惜到了星星国正值你不在的时期。许久没心情看博,看到有更新,回忆起过往,真是很想得缘一见~
哈,我记得这事。再有机会来新加坡的话告诉我呀,这次应该会在了。:D
小小的几点补充。
Long Bar 的 Singapore Sling 一般都是用 blender 混合的,因为点的人实在太多了。但是如果特别要求,酒保会做 hand shake 版本。
肉骨茶之所以称为茶,吃完再喝茶是万万不可少的,也可以解除肉骨茶的油腻。
Laksa 应该是各种面都可以选,据我观察,选择老鼠粉的人并不多。
Satay 国内游客可能会以为是辣味的食物,但是实际上是偏甜味的小吃。
谢谢补充,有一些原来有放,但因为排版与字数,被删减了。
很高兴见到您重出江湖。
呵呵,很高兴您一直关注。
{ 1 trackback }